观点评论

【观点】未婚者幸福指数更低?民意调查背后的真相是? “结了婚就能幸福吗?”
发布时间:2023-12-29     作者:   分享到:

文章来源:东洋经济ONLINE

日期:2023年11月16日

作者:荒川和久

译者:刘俊勇

审校:杨晓钟

 

结了婚就能幸福吗?(照片来自:KOTA@58/PIXTA)

人们常常会说:“结了婚就会幸福。”的确,在奉行恋爱至上主义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无论是电视、电影还是小说,恋爱题材都非常流行,并且那些故事都是以主人公结婚的完美结局收场的。人们也是受此影响,将结婚比喻成是人生的新起点。

 

但结了婚就能幸福吗?

数据显示,已婚者的幸福指数比未婚者更高,然而……

在实际对已婚者和未婚者分别进行幸福指数调查后,我发现从男女、年龄上来看,已婚者都比未婚者更幸福。所有的已婚者都比未婚者更幸福,这一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如此。

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武断地说结婚是幸福的必要条件,这样的因果关系在逻辑上并不成立。

实际上,讽刺的是,“结了婚就能幸福”有时会变成一种可怕的诅咒。

“进了好学校就能幸福”“进了好公司就能幸福”这样的话语也是一样。当然,进入好学校、好公司能提高幸福指数。但并不是说没有进入好学校、好公司就不会幸福。

“〇〇就一定会幸福”这句话之所以会变成可怕的诅咒,是因为大家给它强加了因果关系,错误地认为“只有进入好学校、好公司才能幸福”。

就婚姻与幸福的因果关系而言,并不是结了婚的人就能幸福。而是本就幸福的人才会选择结婚,因果是相反的。

 

原本幸福的未婚者选择结婚,成为已婚者

从年龄层来比较未婚者的幸福率后发现,40~59岁的人比20~29岁的人幸福率要低。人们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由于长期单身而导致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将男女各年龄段的幸福、不幸率与2020年人口普查中的未婚者人数结合对照来看,就可以推算出未婚者中感到幸福、不幸的人数的详细分布。

据对照结果显示,20~59岁的未婚者中,未婚男性的不幸率变动尤为明显。另一方面,未婚男性的幸福人口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大幅减少。这是因为,原本幸福的未婚男性在结婚后,身份由从未婚变为已婚,导致未婚男性的幸福人口减少。

也就是说,已婚者比未婚者幸福人口更多的真正原因是,原本幸福的未婚者在结婚后,身份变为已婚,导致已婚的幸福人口变多。

仔细想想便可理解,人们选择恋爱对象,往往会选择看起来比较幸福的人,结婚更是可想而知。

个人未婚时的幸福度对结婚意愿也有很大影响。

从以上的调查中,只抽取出20~29岁的未婚男女,询问了他们是否想要结婚,得出了以下体现结婚意愿和幸福度关系的图表。

未婚男性中,想结婚的人比不想结婚的人幸福度高出16个百分点,未婚女性则高出18个百分点。首先,如果本人不幸福,就不会产生想结婚的想法。

结婚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处于结婚适龄期的人口数量的减少。从年龄段来看,20多岁选择初婚的人数锐减,这占结婚人数减少的很大比重。如今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龄超过了31岁,但到2022年为止,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仅有29岁。一半以上的男性会选择在20~29岁初婚。

总而言之,20多岁的人不想结婚,导致结婚人数减少。这与其说是年轻人不想恋爱或价值观的变化,不如说是因为当今20多岁的年轻人不如以前的年轻人过得更幸福。

 

年轻人感受不到幸福的理由

为什么年轻人感受不到幸福呢?

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年轻人所处的经济环境的恶化。但有一些中老年人并不认同这种“因为没钱而感到不幸”的说法。

他们持这样的观点:“我们年轻的时候工资也很低。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感到不幸,也没有把不能恋爱和结婚归咎于金钱。”

确实,无论是哪个时代,20~29岁的人,工资都很低。但是,这些中老年人年轻时的情况,与现在大不相同,现在年轻人实际到手的工资很少。现在的年轻人,工资本来就不多,再加上社会保险等费用接踵而来,很多人都陷入了“每年工资都涨,但到手的钱却在变少”的状况。

如果你在大城市的大企业就职,工资高,影响不会很大;如果你在小地方的小企业就职,收入会相应减少,而社会保险负担率是随收入减少而变大的。

根据2022年的就业结构基本调查,全国范围内,20~29岁未婚男性的年收入平均数,连300万日元都达不到,实际到手工资会更低。如果光是生活就已经用尽全力,每天都是工作和睡眠,幸福指数也就无从谈起了。

当然,也不是说只要有钱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没有钱,内心就会有压力,对未来会感到更加迷茫。

内阁府实施的“关于国民生活的民意调查”,旨在长期调查男女各年龄段的生活满意度。其中,在2022年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20多岁的年轻人中,有77.8%的人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会感到烦恼和不安”。

另外,在1996年,也就是现在50多岁的人20多岁时,该回答率为43.1%。必须注意的是,同样是工资很少,现在的年轻人和大叔一代,实际到手工资和对生活的不安程度完全不同。

8成的年轻人感到不安的首要原因是担心今后的收入和资产,比担心现在的收入和资产所占的比率还要高。其中,20~29岁的男性占68.2%,女性则占66.2%。也就是说,比起现在的经济形势,大家对今后的经济形势更加不安。

顺便一提,现在的20~29岁与1996年时的20~29岁的人相比,整体的不安感大幅增加。

1996年的时候,虽然工资很低,但大家内心怀有期待,认为不久就会涨工资,因为公司的上司和前辈们都是这样过来的。简单地说,那是一个年轻人不用那么担心钱的时代。

 

大家把结婚率低和少子化归咎于年轻人的价值观

但是,现实生活中,前辈们40岁仍经济困难,大家却要求年轻人抱有希望,这是不合理的。

虽然还没到穷困潦倒的地步,但最重要的问题是,现在的社会氛围让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不安。不安会使人们选择躺平。

“无论做什么都是徒劳的,做什么都是有风险的,还不如选择什么都不做。”正因为这种躺平的氛围,导致年轻人的幸福人口不断减少,结果就是谁都不想结婚。这不正是未婚化和非婚化进一步加剧的原因所在吗?

把年轻人不恋爱、不结婚、不要孩子的想法,归咎于年轻人的价值观,这是不对的。我认为,问题所在是,现在的环境剥夺了年轻人行动的欲望。还有,社会上毒鸡汤盛行导致年轻人心浮气躁。

虽然不能说金钱就是一切,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如果认为少子化、少婚化是危机,政府首先应该做的是消除笼罩在年轻人身上的不安,让他们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