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源: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WZB)
原文作者:利亚·施耐德梅塞尔
翻译:陈冰涵、刘晓鸽
校译:张世胜、周艾黎
德国研究所关注阿里巴巴
如何实现中国消费品行业数字化
2022年2月13日
摘要:
在德国,“工业4.0 ”一词的流行使工业制造数字化成为谈论热点。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采取与德国完全不同的战略。阿里巴巴利用数字平台将消费品制造商与电子商务市场的贸易商联系起来。本文展示了阿里巴巴模式如何影响中国消费品行业的制造企业和员工,以及阿里巴巴的盈利模式。
本文采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C) 4.0协议。
在德国,工业生产数字化的争论主要围绕着工业4.0这个话题。生产设备的高度网络化和自动化是工业4.0的主要标志。这些生产设备配置了传感器、相机,通过物联网相互连接,生成和评估数据,以此互相交流,通过高度灵活和低成本的方式生产小批量产品。然而很多情况下,理想和现实之间仍存在差距。因此,人们才刚刚观察到工业4.0示范的集成化生产系统的使用。许多企业只研究其中的个别要素,并将其应用在特定的生产过程中。尽管如此,它们的方向是明确的,即结合最新的生产技术、平台软件应用程序和数据分析方法,更有效、更灵活地组织工业生产。
工业4.0只是工业数字化的几种方案之一。中国电子商务集团阿里巴巴采取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工业4.0的形式。阿里巴巴的数字化战略不是基于投资密集型的智能生产设备和复杂的工业4.0软件应用程序,而是通过阿里巴巴B2B数字平台淘工厂,建立起消费品制造商和贸易商之间的联系。本文将讨论阿里巴巴消费品行业的数字化战略及其对生产型企业和员工的影响。
阿里巴巴的生产网络
阿里巴巴公司创建于1999年,最初的经营理念是B2B国际电子商务模式,借助中国消费品制造商在线名录,建立起与国际贸易商的联系。然而,阿里巴巴却在国内消费品B2C电子商务市场实现了突破,它至今仍是中国消费品B2C市场份额的最大占有者。阿里巴巴早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电子商务。它的业务范围涉及多个领域,如数字支付系统(支付宝)、云计算(阿里云)以及本地零售与线上零售的结合(新零售)等。简而言之,阿里巴巴活跃在线下与线上活动的数据驱动网络化相关的许多领域,以此不断扩大其商业生态系统。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工业部门,其云计算中心正在按照工业4.0模型进行数字化项目(ET工业大脑)研究。阿里巴巴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在消费品行业,其大部分盈利也来自该行业。
电子商务供应链的难点在于订单量小(约50到100个)、交付期短。这一特点在那些由网红经营的店铺中尤为明显。这些店铺采取按需定产的商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其网上店铺提供的产品没有库存,只在顾客下单后店家才会去委托生产。因此,生产商必须足够灵活,按需供货,确保完成不同客户指定的产品加工。
阿里巴巴在2013年建立了中国B2B平台——淘工厂,以确保阿里巴巴重要的B2C网络贸易的供应链。线上零售商的订单通常量小、交付期短、按需定产。而淘工厂平台上的消费品制造商可以满足这些要求。这些消费品制造商在淘工厂平台上注册时需登记有关其生产能力、生产流程、公司规模、地点等详细信息,并缴纳会员年费。
凭借淘工厂平台,截至2018年,阿里巴巴已成为27,000家工厂的中心。在此过程中,阿里巴巴掌握了有关生产企业(注册时必须提供的信息)和订单相关(如订单数量、材料、价格和交货日期)的详细信息。此外,制造商和贸易商之间很大一部分的支付交易通过阿里巴巴旗下的移动支付系统——支付宝完成。商家还必须在订单完成后接受顾客的服务等级评价。之后的订单量和顾客评价好坏息息相关。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近年来,阿里巴巴为实现其“新制造”战略,在淘工厂平台的基础上,采取了很多创新举措,如借助智能相机来跟踪生产流程和提高效率的试验项目;电商渠道——制造商可以通过该渠道直接向消费者提供他们的产品,而不必通过中间商交易。这些措施使阿里巴巴与制造企业之间深度融合。而阿里巴巴把这一融合过程中掌握的知识也用在了其自己的服装工厂——迅犀数字工厂中,该工厂为阿里巴巴的线上零售商提供生产服务。这也就是说,阿里巴巴实施数据驱动战略,通过淘宝、天猫和淘工厂等平台将消费品生产商、电子商务零售商和消费者连接起来,以此收集销售和生产相关的知识和交互数据。
工作和生产的升值潜力
作为工业4.0模式的替代品,阿里巴巴的工厂网络,可能是一种低成本模式。这种模式正在加强中国消费品行业的小规模经营结构,将其引向数字化时代,并提供新的发展机会。这种模式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数字网络本身的灵活性。在经营层面能否发挥积极作用,还取决于该模式是否对制造企业的内部流程和员工的工作条件产生积极的影响。即使这种模式会带来改变,也不能直接认为这些改变是完全积极的。
中国大都市杭州和广州的服装厂家在采访中表示,他们已经将生产过程从一条分工明确的生产线转向单人整件加工。也就是说,每个裁缝单独缝制整件衣服。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处理线上贸易中量小的订单。一位受访者解释说:“过去我们做品牌订单,订单量可能是一两千件,可以由十几个裁缝一起加工这些服装。如果订单量只有100件,那就不可能由这么多裁缝一起加工。……因为裁缝要熟悉款式,对吧?假如我将200件分到10个裁缝,那每个人只加工20件。而当他们才刚刚熟悉了这个制作过程时,工作已经结束了。这不划算。”
反过来,这种生产过程的转变意味着为线上零售生产的工厂需要经验丰富的裁缝,他们需要掌握不同类型服装的所有生产步骤,并能处理各种布料。中国缺少具有这种资质的裁缝。由于服装行业的工作条件不具有吸引力,所以该行业也缺乏年轻人。这使得具有这种资质的裁缝们可以谈到高于平均工资的报酬,有时他们的报酬是该行业当地平均工资的两倍。然而,对服装厂家的采访表明,中国服装行业存在的典型问题仍然很严重。行业不规范现象依旧普遍存在。工厂有时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也不缴纳社保。此外,这些工人每周工作6到7天,每天工作12至14.5小时,远远超过中国每周48小时的法定工作时长。阿里巴巴的管理平台并没有解决使用淘工厂的企业的工作条件问题。
阿里巴巴是网络数字化
战略的获利者
从经济角度来讲,参与阿里巴巴工厂网络的企业起初能在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中获利。淘工厂平台让工厂进入电商行业。通过他们的线上平台,工厂能扩大知名度,获得来自四面八方的新客户。此外,生产商表示,通过平台处理订单可以实现更稳定的生产利用率,更好地规划生产。
淘工厂模式还表明,即使没有工业4.0意义上的智能设备和网络化制造,工厂也可以灵活应对市场需求。这些工厂创建了一种生产模式,将电子商务与简单的生产技术——标准工业缝纫机——以及裁缝的熟练手工能力相结合。这种模式依赖于裁缝的工作经验和技能,这也使这一群体能够要求高于平均水平的工资。然而,工作条件仍然艰苦、不规范。
工厂和员工能否长期获利还有待观察。B2B平台业务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许多人从中获利。可想而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淘工厂平台上的供应将超过需求,导致生产商之间出现低价竞争,致使当前的利润率下降。在中国网上零售的其他供应链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淘宝村。
虽然淘工厂模式对工人和小型制造企业的长期影响尚不明确,但显而易见,阿里巴巴是获利者。作为平台提供者及制造商和贸易商之间的新接口,阿里巴巴可以将其影响范围扩大到生产领域,并获得与生产相关的数据。
作者简介:利亚·施耐德梅塞尔是全球化、工作和生产研究小组的研究员,负责有关“工业互联网平台、生产网络重组以及在中国和德国工作”的研究项目。她的研究重点是全球价值链、工业平台和(工业)工作的未来。
原文网址:https://www.wzb.eu/de/publikationen/wzb-mitteilungen/digitalisierung-ein-neues-heft-der-wzb-mitteilungen/fabriknetzwerk-statt-vernetzte-fabr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