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讯

【国际资讯】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优秀毕业生阿列克谢·伊基莫夫
发布时间:2023-10-10     作者:   分享到:

日期:2023.10.4

来源: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官网

翻译:周 

审校:倪璐璐


阿列克谢·伊基莫夫,于1967年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蒙吉·巴文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路易斯·布鲁斯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方面的贡献。自此,阿列克谢·伊基莫夫成为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办学史上第九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圣彼得堡教师联盟综述


阿列克谢·伊基莫夫曾就读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固体物理系。据固体物理前系主任、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荣誉教授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诺维科夫所言,阿列克谢·伊基莫夫从入学第一课就展现出对光学的浓厚兴趣。大学毕业后阿列克谢·伊基莫夫就职于物理与技术研究所和国立光学研究所。

1974年阿列克谢·伊基莫夫通过了名为“半导体中载体自旋的光学取向”的物理和数学副博士论文答辩。两年后,31岁的阿列克谢·伊基莫夫与1961届固态物理系毕业生维亚切斯拉夫·萨法罗夫一起成为“与半导体中电子和原子核自旋光学取向有关新现象的检测和研究”的国家奖获得者。自1999年以来,阿列克谢·伊基莫夫一直在美国生活和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阿列克谢·伊基莫夫用溶解在玻璃基质中的氯化铜合成了第一个量子点。量子点是纳米级的“人造原子”。通过控制量子点的大小,如通过加热可以改变量子点的能量结构及性质。今天在微电子中也达到了类似的效果,正如在智能手机中使用的那样。阿列克谢·伊基莫夫的同事蒙吉·巴文迪和路易斯·布鲁斯后来还找到了获得此类量子点的其它方法。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是诺贝尔奖得主的摇篮。除了阿列克谢·伊基莫夫之外,还有其他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伊万·巴甫洛夫(1904年获诺贝尔医学奖——译者注,下同)、埃黎耶·梅契尼可夫(1908年获诺贝尔医学奖)、尼古拉·谢苗诺夫(195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196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列夫·朗道(196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瓦西里·列昂季耶夫(197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197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约瑟夫·布罗茨基(198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据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固体物理系主任谢尔盖·韦宾所言,由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创立的“量子点和量子技术”已经发展成为现实部门的一个巨大分支和学术流派。该流派在当今大学仍备受瞩目。特别是成立于2011年,在俄联邦政府投资修建下的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自旋光学实验室的顺利运行。在实验室里进行自旋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在量子点中进行研究,由此衍生出与阿列克谢·伊基莫夫观点相关联的两个科学方向。

现在,阿列克谢·卡沃金担任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自旋光学实验室主任,他也是当今世界在该领域最负盛名的科学家之一。除此以外,他还是俄罗斯量子中心量子极化子学项目组的负责人,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纳米物理与光子学讲席教授,参与并指导中国西湖大学的国际极化子学中心。

该实验室的科学团队成功预测并在2018年通过实验证实了在室内温度下存在激子和激子极化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这使得创建极化声子激光器成为可能。这种激光器消耗的能量比传统的半导体激光器少好几倍,此外,在极化子激光器的基础上可以创建量子比特——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基本要素。这些技术为量子计算系统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