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讯

【国际资讯】有关联合国气候缔约方大会以及气候会议的7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3-12-17     作者:   分享到:

文章来源:Vie publique

时间:2023年12月4日

译者:张 

审校:侯雪梅

 

联合国气候大会第28次缔约方大会将于2023年11月30日至2023年12月12日在迪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举行。2022年7月,瑞士举办了第六届地球高峰会议。那么,什么是联合国气候缔约方大会?地球高峰会议又是什么?以下是关于国际气候会议的7个问题。

 


1.国际气候会议的主要议题涉及哪些内容呢?

随着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高峰会议的召开,政治领导人发起了一项“全球伙伴关系”的政策,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就是向温室气体减排战略迈进的一个例证。

2015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大会第21次缔约方大会上,191个国家共同签订并通过了《巴黎协定》。各国一致认为,尽管世界各地区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层面做出了许多贡献,仍然不得不承认一部分的气候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在此协定中,确定了要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甚至要将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的范围以内,仅高于工业化前气温值)。

7年后,在2022年11月于埃及沙姆沙伊赫举办的第27届气候缔约方大会上,联合国特别决定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以应对由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与偏见。

新一届的第28次气候缔约方大会于2023年11月30日在迪拜召开。大会发表了有关能源转型与南北国家团结合作的第一份全球工作总结(全球盘点)。

2023年也发生了许多其他支持气候行动的全球性活动,包括全球治理气候雄心峰会。

 

2.什么是气候缔约方大会(cop)?

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地球高峰会议,会上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气候缔约方大会就是在那时成立的。

作为公约的最高机构,大会自从1995年来每年都召开一次会议。参会方有:

•已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代表国

•社会民事主体:尤其是非政府组织、地方集体、工会与企业

缔约方大会旨在通过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的执行情况来发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澄清并讨论新的气候承诺。

 

3.为什么说第21次缔约方大会被称为是“最后一搏”?

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012年,我们实现了至少要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的目标,尽管美国和加拿大例外(美国签署了但并未通过这一议定书,而加拿大则于2011年决定退出)。

然而,由于上述两个国家的退出以及新兴国家的崛起,该协议如今不再涉及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事实上,到2010年,《京都议定书》所涵盖的38个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占全球的36%。因此,在维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该议定书不再足以发挥其作用。

2005年起,国际社会开始商量确立新的国际协定,将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囊括在内。然而,由于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之间存在分歧,发达国家是曾经气候变暖的责任方,新兴国家又不想限制自身发展,2009年的第15届气候缔约方大会以失败告终。

2015年12月12日,在由法国主办的第21届气候缔约方大会上,达成了《巴黎协定》,195个国家代表通过了此协定。这是气候协定首次被所有国家共同采纳。该协议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附加议定书。

2020年以来,《巴黎协定》就取代了《京都议定书》。

 

4.地球高峰会议是什么?

地球高峰会议是在联合国组织框架内,自1972年起每十年举办一次的会晤。会议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

1972年斯德哥尔摩举行了首届地球高峰会议,大会宣布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

1992年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峰会上,特别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签署国每年都参加缔约方大会。

2012年6月被称为“里约+20”的地球高峰会议上(距离1992年的峰会已经过去了20年),启动了世界各国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行动计划。

上一届被称为“斯德哥尔摩+50”的地球高峰会议于2022年6月在瑞典举办,其主题为:健康的地球能够造福全人类——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机遇。其目的在于加快实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行动十年计划。

 

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什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条约,于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的地球高峰会议上讨论通过,从1994年开始生效。

《公约》承认气候变化这一现象是存在的,并且人类对此负有责任。其目的是稳定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避免对全球气候构成危险。该公约由196个国家和欧盟所签署。

 

6.为什么说1992年的里约峰会对气候具有历史性的参考意义?

1992年举办的里约热内卢地球高峰会议,是为了在经济发展与自然遗产保护之间寻求平衡而举办的一场迄今为止规模最为盛大的国家元首集会。在国家间首次将气候与生物多样性作为中心议题展开讨论。本次大会将“永续发展”(出自《布伦特兰报告书》)的概念确定为交流的基石。

来自178个国家的国家领导人一致通过了《21世纪议程》与《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前者是21世纪生态保护措施的行动指南。同时也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7.什么是京都议定书?

此文件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缔约方大会上通过,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附加议定书。这是首次践行《公约》倡议。继55个国家(在1990年这些国家至少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5%)批准通过后,此议定书于2005年开始生效。

此议定书规定,1990年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08-2012年间,相较于1990年减少5%。这些温室气体包含了6种由人类活动所排放出来的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以及含氟气体(含氢氟烃、全氟化合物、六氧化硫)。在2013年,第七种气体——三氟化氮也被列入了此清单。

实际上,《京都议定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违反协定的制裁措施。在实践中此协定也不具有任何法律约束力。一些工业大国,比如美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都没有实现议定书的目标。

已经批准该协议的发展中国家享有特殊条件,以免损害改善其居民生活水平的可能性。京都议定书成为了发达国家承认其在气候变化中担负责任的一种形式,而免除了发展中国家的责任。

《京都议定书》于2012年到期,联合国将它更新到了2020年。随后它便被《巴黎协定》所取代。